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

弱視的治療

弱視訓練,是我們母子的新課題,今年幼兒園發現軒眼睛的問題,請我們帶到醫院復檢,檢查出高度散光(先天),造成眼睛弱視,打擊了我們全家,從ㄧ開始不了解何謂「弱視」,到現在開始弱視訓練1個多月,感觸很深,畢竟孩子需要自己去練眼睛,我們能幫助的不多,只能給他鼓勵。
何謂弱視?ㄧ開始很恐慌,不曉得他眼睛能不能恢復,能不能改善,真的很擔憂。
就弱視而言,是無法透過眼鏡作矯正的,需要練習用眼,把ㄧ眼遮住,用較弱的眼睛,從事畫畫或挑選紅豆綠豆分類,需要ㄧ段時間的練習眼睛,才會慢慢恢復視力,但愈小開始練眼睛,弱視的矯正效果愈好,黃金治療期是6歲前,效果最好,所以我們開始了ㄧ連串的練習,期待他能恢復正常視力。

弱視造成因素

  人類的視力有一段最重要的發育期,一般為出生後至四、五歲之間。剛出生的嬰兒視力很弱,在一至二歲時期發育最快,至四、五歲時可達到最高峰。這時裸眼或矯正視力一般可達到成人壹點零以上的視力。在視力發育的過程中,眼睛與視覺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刺激,才能發育完整。當光線投射入眼睛後,經過角膜、前房水、水晶體、玻璃體等屈光作用,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,並刺激網膜神經節細胞形成神經電位,再經過視神經的傳導,才至腦部視覺中樞。在這一段發育時期,如果光線進入眼球並在網膜上聚焦的作用受到干擾,即會影響視覺刺激的不足,形成視力發育的障礙,致造成弱視。例如高度的屈光異常(高度近視、遠視或亂視),因光線進入眼球後無法在網膜上正確地聚焦,就可能造成弱視。其它如斜視、眼瞼下垂、白內障、角膜白斑……等疾病,如果發生在此發育期,因阻礙光線進入眼球在網膜上的聚焦作用,均有引起弱視之可能。 

弱視的症狀

  輕微的弱視於孩童時期常沒有明顯的症狀,尤其是單眼弱視的病人,更常因一眼視力是正常的,而未能察覺出視力異常,往往在例外的視力檢查時才發覺有一眼的視力,或是用手掌交替遮蓋眼睛比較測試,才無意中發現一眼的視力很差。兩眼高度屈光異常的病人,常有注射物體時側頭或瞇眼,看電視時喜歡靠近螢光幕,作功課無法專心,或是寫作業字形不佳之情形。 

弱視的治療

  治療弱視之前,首先應確定是屬於那一類型的弱視,才能針對弱視的原因作有效的治療,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或眼瞼下垂引起的廢用性弱視,則須先以手術的方法摘除白內障或矯正眼瞼下垂;斜視引起的弱視則依其斜視的情況接受手術或眼鏡矯正;屈光異常引起的屈光性弱視,則必須先戴上適度的眼鏡來矯正屈光異常,使光線能正確地聚焦在網膜上,刺激視力的發育。 

  對於單眼性弱視病人,較常用的治療方法為遮眼療法,此法只需用眼罩將健康眼遮蓋,強迫弱視眼多使用,以達到訓練的目的。至於遮眼時間的長短則依照醫師的指示。有時健康眼也可利用藥物或鏡片使之視力不清,以增加弱視眼的使用,進而促進弱視眼的視力。 

  另外可使用特殊的弱視訓練儀來訓練激發弱視眼,使其恢復視力。 

  值得注意的是,弱視的治療與訓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,常需要數月、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,因此在治療矯正期間,小孩子的合作與父母親的耐心與督促是很重要的。 

弱視早期診斷治療重要性

  人類視力發展最重要的時期為出生後至四、五歲之間,因此如能在這一段視力尚在發育的時期發現弱視作早期治療,其治癒的機率就很大,如果在十歲以後才發現,因其視力發育已成定型,治療效果就很差。 

  根據統計,弱視病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二,比例相當高,故我們建議孩童於足三、四歲時就應找眼科醫師作例行的視力檢查,孩童於此年紀只要稍加指導即可以簡單的視力表測驗視力。如果發現有任何的眼睛異常,更應立即求診,切記,早期診斷與耐心的治療是弱視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。 


Blogger Templates by Blog For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