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

讓過去被看見,讓未來看見現在

【序】
以下是幫忙以前公司同事寫的作業
主要再探討過往的相機、照片形式和意義上的改變
所以我就把這篇放進來網志
一直以來對拍照一直沒有信心
總認為自己拍不出好照片,至從認識熊貓寶他就不斷鼓勵我
慢慢去瞭解後,也有機會可以去思考這個問題,所以才會有這篇的出現。

【本文】
80年代膠片式相機,擠眉弄眼透過一個1*1的小框框對焦,
拍攝者須人動式調整距離的遠近,而每一張照片,
基於成本上的考慮,更顯得珍貴,
所以要非常非常的確認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到位,
才安心按下拍攝鍵,至於想看成品的話,一定得等待拍完一卷軟片,
必須送到沖洗照片的暗房裡,
仔細的取出膠片慢慢的用心的在藥水裡來來回回的洗滌抖動,
慢慢看到影像浮現,用夾子夾住晾乾,才能呈現出一張美好的照片,
而沖洗照片藥水和軟片是一筆費用,沖洗相照必須送到相館請專人處理,
除非家裡有暗房可以自行沖洗;起初的照片顏色只有黑白,
若要色彩則需另用顏料加工補劃上去,相當費時,

爾後,追求如真的影像拍攝彩色照片的技術被研發豐富照片的顏色;
因為早期拍照大多使用定點式躲在布幕後的箱型相機,

爾後,手動式捲膠的身攜帶相機取代早期巨大箱型式相機,
讓相機可以隨時拍攝不錯過美好的時機;對於追求照片和真實所見的美好的”零差距”,
不斷精進改良相機的焦聚、光圈、遠距鏡頭…等發明的單眼相機;
科技數位化的迅速發展,相機乘著這波風潮走向數位化,
省去了過往必須沖洗照片繁雜的程序,可以即拍即看,
讓照片當下成為進行拍攝完成照片影像也成形了,
我稱之為完成進行式而不是如過往是過去式的照片影像;

為滿足視覺的廣度LCD顯示影像螢幕改良愈來愈廣,
LCD顯示影像螢幕已有3吋大小,也不用再人動式調整距離的遠近,
數位變焦要幾倍有幾倍,拍攝模式、畫質像素更是不在話下,

記億卡取代了軟片,小小一片記憶卡卻可存取上千張的照片還可重覆使用,
為讓照像普及化大眾化,研發出傻瓜都能拍出好照片的相機,
研發因應著各種場景有不同的模式,還能自動對焦,自動對焦拍攝笑臉、拍手…等,

所以,不管你的技術如何,數位相機通通為你克服啦~傳統相機逐漸被數位相機取代,
你可以不用在擠眉弄眼對焦,相片影像數位化搭著電腦科技的普及化,省去過往沖洗繁雜程序,
可以直接從電腦螢幕觀賞,無須非要沖洗出來才能觀看到照片影像。

此外,珍貴美好的照片需好好保存的照片,但早期照片保存不易,
需在照片上保護漆或加相框,
爾後,塑膠的發明,護貝技術被發明出來,
提供照片保存的另一個方法,讓照片免於受潮、發霉、防水不易保存的問題;
但是,在科技進步創新快速,「數位相框」的研發,讓相框不再只能單調的放一張照片,
可以播放不同且多張的相片;因地球村的概念普及,親朋好友分散於世界的各角落,
所以與網路串連連結,藉由更換你自家的數位相框,
地球另一端的親朋好友也可以同時透過數位相框看到新增加的照片。

透過網路的發展縮短人與人彼此間的距離,將照片傳輸到網路平台,
例如部落格、網誌、fcebook…等透過網路平台的串連遠方親朋好友可以很容易看到對方照片,
瞭解其對方的生活近況和心情故事。

最後,科技進步讓相機照片,從最開始的箱型巨大演進為輕巧隨身多功能相機;
從最早期黑白照片及手工加顏色到彩色照片;從最早期暗房沖洗照片到數位相片影像顯像;
從最早期的單放一張照片的相框,演進為可以多張不同顯像的「數位相框」;
照片與網路作連結可以使遠方的親人朋友容易觀看到照片,
相機數位化雖為人類的生活保留下許多美好的影像,
有人說拍照是在留住時間或稱之拍流逝的瞬間(時間),
透過照片讓後人瞭解當下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的文化被保留下來,許多古蹟、古物、耆老經歷…等故事,
因著科技進步,城鎮快速轉型逐漸且快速消逝,
需要對這份土地友愛有關懷人,透過相機照片科技進步和普及,保存這些珍貴資產。

【結】
仔細想想這篇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就寫完了
可是其實重新整理看待拍照這件事時,
科技進度、時間的流逝...能夠留下來的真的太少...
照片傳達的,或許就是--
【讓過去被看見,讓未來看見現在】

沒有留言:

Blogger Templates by Blog For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