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九年一貫課程大綱?
(一)法律定位:命令位階。
(二)內涵:
1、核心理念:以生活為中心。
2、範圍:
(1)縱向的連結:連結國小和國中的課程,是一貫性連續性的。
(2)橫向的連結:學科與學科間的連結,以領域作整合不在區分單科。
3、面向:共有三個面向
(1)重視人與自然(天)
(2)重視人與社會(地)
(3)重視人與群己 (人)
4、啟示(變革):
(1)以「課程綱要」代替「課程標準」:課綱系指架構,課程內容又學校、教師等人員制訂,藉以降低教育部對課程實施的規範與限制,提供民間教科書編輯者及學校實施課程時較大自主性。
(2)以學習節數取代固定節數:讓學校發展學校本位課程,一方面是發展學校在地特色,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。
(3)七大學習領域為學習之主要內容,而非學科名稱,強調學科間的整合。
(4)學習外語的年齡向下延伸,國小五年級起即實施英語教學,以掌握學習外語的時機,並配合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。
5、理念:
(1)人本情懷:包括瞭解自我、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。
(2)民主素養: 包括自我表達、獨立思考、與人溝通、包容異己、團隊合作、社會服務、負責守法等。
(3)終身學習:包括主動探究、解決問題、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。
(4)本土與國際意識
(5)統整能力: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、知與行之合一,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。
6、議題:
(1)生涯
(2)性別
(3)資訊
(4)環境
(5)人權
(6)家政:
(7)海洋:海洋教育應強化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及相容並蓄的「海陸平衡」思維,將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,讓全體國民能以臺灣為立足點,並有能力分享珍惜全球海洋所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
7、7大領域:
(1)【語文】:
包含本國語文、英語等,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、基本溝通能力、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。
(2)【健康與體育】:
包含身心發展與保健、運動技能、健康環境、運動與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學習。
(3)【社會】:
包含歷史文化、地理環境、社會制度、道德規範、政治發展、經濟活動、人際互動、公民責任、本土教育、生活應用、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。
(4)【藝術與人文】:
包含音樂、視覺藝術、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,陶冶學生藝文之興趣與嗜好,俾能積極參與藝文活動,以提升其感受力、想像力、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。
(5)【自然與生活科技】:
包含物質與能、生命世界、地球環境、生態保育、資訊科技等的學習、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,培養尊重生命、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,並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。
(6)【數學】:
包含數、形、量基本概念之認知、具運算能力、組織能力,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瞭解推理、解題思考過程,以及與他人溝通數學內涵的能力,並能做與其他學習領域適當題材相關之連結。
(7)【綜合活動】:
指凡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實踐、體驗與省思、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。包含原童軍活動、輔導活動、家政活動、團體活動、及運用校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。
8、重視多元智能
9、重視一貫性
10、10大基本能力
為達成上述課程目標,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,以生活經驗為重心,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。
1.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、能力、情緒、需求與個性,愛護自我,養成自省、自律的習慣、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;並能表現個人特質,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,形成正確的價值觀。
2.欣賞、表現與創新 培養感受、想像、鑑賞、審美、表現與創造的能力,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,表現自我特質,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。
3.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,使其適性發展,建立人生方向,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,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。
4.表達、溝通與分享 有效利用各種符號(例如語言、文字、聲音、動作、圖像或藝術等)和工具(例如各種媒體、科技等),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、情感,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,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。
5.尊重、關懷與團隊合作 具有民主素養,包容不同意見,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;尊重生命,積極主動關懷社會、環境與自然,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,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。
6.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,瞭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,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,培養相互依賴、互信互助的世界觀。
7.規劃、組織與實踐 具備規劃、組織的能力,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,增強手腦並用、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,與積極服務人群與國家。
8.運用科技與資訊 正確、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,蒐集、分析、研判、整合與運用資訊,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。
9.主動探索與研究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,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,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。
10.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,有系統地研判問題,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